北京中考加分遭質疑,牽動著十餘萬家長的心加分考生人數占比達17.7%,“裸分”家長聲稱“被刺痛”加分制度的存廢之爭,如今依舊是兩種聲音爭鳴
  這個夏天,關於高考、中考加分政策的爭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北京中考,15786名加分考生、17.7%的加分人數比例,再次引發熱議。隨著河南、哈爾濱等地加分醜聞的曝光,北京家長也紛紛質疑,並要求“取消加分,裸分錄取”。
  中考加分該不該?對誰加分更公平?加分多少才算妥?這些被稱作“無解”的難題牽動著京城十餘萬家長的心。
  眾多家長反加分
  17日上午10時左右,中考考生家長劉麗穎等待在市教委門口,懇求安保人員讓她見有關領導一面。這是劉麗穎為了孩子中考第三次來到教委,儘管親朋好友都勸她放棄,她還是不甘心看著努力了三年且成績不錯的女兒名落孫山。“孩子哭著問,‘爸爸不是軍人嗎,為什麼不立功,為什麼不能讓我像同班同學一樣加分上實驗’,那一刻我的心都碎了。”
  與劉麗穎有著類似“心痛”的家長不在少數。17日中午,4000餘名“裸分”考生家長的“反加分”聯名書已遞送給市教委相關部門。“明知道中招錄取結束在即,還是要為孩子上學做最後一搏。”上書家長季婷說。
  據瞭解,家長們的訴求主要有四個方面:一、要求公示裸分排名,梳理加分對錄取產生的影響;二、反映政策的疏漏,如沒有限制加分人數比例、加分條目過多且設計不合理等;三、質疑加分舞弊,要求相關部門公示每位加分考生的加分依據信息,或借鑒哈爾濱的做法,令加分家長簽訂《誠信承諾書》,擔保加分資格名副其實;四、建議裸分錄取,取消加分。
  “可我們心裡明白,這隻是一場難以實現的期待。我們太弱了,弱到不敢舉證,弱到沒資格為孩子爭取加分,弱到敢怒不敢言。”一名家長濕潤了眼眶。她打開背包,展示三年來整理的錄取政策、加分資格認定文件、部分區縣學校的特長生數據以及加分考生公示名單等,共計上百頁。
  從市教育考試院官網公佈的數據來看,2014年北京市中考報考人數為8.9萬,較2010年下降12.7%,而加分考生人數卻增長了75.4%,高達15786人,占報考總人數的17.7%,“裸分”家長聲稱“被刺痛”。
  加分政策被質疑
  家長“被刺痛”的根源,無非是認為子女在選拔中沒有被公平對待,具體而言,主要集中在以下一些內容:
  ——— 少數民族如何界定?季婷翻開手中的《教育部2014普通學校招生工作規定》,第45條明確限定少數民族加分對象為“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也就是說生長在北京地區、與漢族學生享有相同教育資源的少數民族學生不應被加分。”
  ——— 高危崗位如何認定?一名軍嫂告訴記者,“不少部隊幹部雖然檔案關係在軍隊,但早就在機關擔任要職,開具赴邊遠地區工作的空證明對他們來說不成難事。長年開車接送孩子上學的軍隊幹部也算得上是援疆援藏軍人嗎?部隊醫院與部隊研究所工作人員、後勤部門會計也算高危崗位?這些全加20分。”
  ——— 對獲獎藝術團體如何加分?劉麗穎說,“孩子所在初中的樂團在推薦競賽中獲獎,結果一行20餘人全部獲得加分。未免人數太多了吧,不應該僅針對樂團首席加分嗎?”
  ——— 父母立功,為何嘉獎孩子?家長許立強質問,“家長為國家作貢獻,對他們本人獎勵即可,為什麼讓其子女享受加分?”
  加分制度何去何從
  加分制度的存廢之爭,如今依舊是兩種聲音爭鳴。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指出,“科學準確的評價是人才選拔的依據,應規範完善針對學生的評價機制。而目前的評價機制,包括加分制度,都是以分數為形式衡量學生的能力與潛力,缺乏專業評價規則與客觀評價標準作指導,不夠科學,也不夠專業。中考加分制度應被‘多元評價機制’所代替。”
  教育部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承波則認為,“教育改革的步伐不宜過快過大,為破解公平難題,取締政策不是辦法。應約束政府權力,以立法保證政策的制定與實施。為了便於監督,最好由權責利獨立於政府的專業學術機構行使學生的選拔權,並提前明確好量化限制,如加分分值、加分人數比例。”“不論加分制度,還是選拔機制,我們希望教育能夠去除功利,尊重公平,尊重孩子。”家長劉麗穎說。
  (據新華社電)
  (原標題:中考加分爭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h52nhrc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