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7年,北京市要調整退出1200家污染企業,這是北京市今後五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提出的硬任務。11月11日,市經信委主任靳偉在做客北京城市服務管理廣播時透露,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經調整退出了184家污染企業,預計可以超額完成2013年退出200家的目標任務。其中,調整的重心將轉向散、亂、差的小企業。(11月12日《北京日報》)
  近年來,霧霾來襲。渾濁的空氣、極低的能見度,直接影響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工作和生活,比如高速公路、機場關閉,中小學生放假……而大氣污染的危害無需贅言,從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的“大氣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網上流傳霧霾與肺癌的“7年之約”,到《氣候變化綠皮書》的“霧霾會影響生殖能力”……”,雖然有關專業人士隨後解釋,霧霾對生殖能力影響很小。但無情的現實和霧霾危害之說已造成了人們的恐懼心理。治霾的呼聲日趨高漲,治霾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要治霾必須弄清其成因,據悉,霧霾與氣象、污染排放有關,PM10和PM2.5是空氣首要污染物。由此可見,污染排放是主要成因之一,那麼污染企業自然是首當其衝。北京市提出的今後五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提出的硬任務,調整退出1200家污染企業,其中今年調整退出200家,目前已調整退出了184家,有望超額完成今年的目標任務。不但是抓住牛鼻子,而且成績也可喜可賀,真算得上慶祝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一大喜報。
  沒有工業就沒有現代化。這句話許多人耳熟能詳,並且也成為近年來許多地方政府盲目追求大工業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不論有無污染、能耗大小,只要是項目,抓到藍里就是菜。甚至有些地方提出“先上馬後治理,先上車後買票,一切為了項目,項目就是一切”等口號。導致了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項目應運而生。雖然抬高了本地的GDP,但是,帶來的空氣污染、土地污染、水資源污染等較為嚴重,有專家估計,徹底治理這些污染,可能需要數十年時間,其所需投資遠遠大於這些企業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可謂得不償失。
  北京是首都,亦是一座古老而又悠久的城市,轄區內各類企業眾多,其中不乏高污染及高耗低能企業。不可否認,它們為北京的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但帶來的環境和大氣污染有目共睹。是追求GDP還是改善民生,北京市果斷的選擇了後者,強力度,大手筆調整退出污染企業,並制定了短期和中長遠規劃,每年調整和退出多少,並認真抓好落實。靳偉透露了一個好消息,北京金隅順發有限公司和北京金隅平谷水泥有限公司本來計劃在2015年關停,但通過兩家企業的努力,主要的生產工序目前已經實現了停產,兩家企業將提前至今年年底全部關停。“這意味著,水泥產能壓減了150萬噸,每年減少11萬噸的煤炭消耗量。”到2015年之前,整個六環路以內的工業企業基本上都不燒煤了。由此可以說明北京調退污染企業是真抓實幹,不是口頭說說,亦不是一陣風。這種精神值得大力弘揚。
  霧霾並非北京所獨有,全國大部分地區和城市或多或少都經常發生。為此,國務院日前發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力度之大,計劃之詳細,措施之明確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計劃雖好,畢竟是寫在紙上,掛在牆上的東西,必須要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認真抓好落實才能實現。因此,建議各地能學習和借鑒北京市的做法,下大力氣,拿硬措施,並落實到具體行動中,一著不讓抓緊抓好。
  我們堅信,只要全國上下齊心合力,一個空氣清新,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的環境就會重新歸來。
  文/陸敬平  (原標題:喜看200家“污企”退出北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h52nhrc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